搜索

《长安三万里》,二刷三刷后我发现,这部的后劲儿,比我想象中大得多。

来源:哔哩哔哩 2023-07-09 04:53:34

以下全是剧透。其中提起剧中人物,聊的也都是剧情而非历史,这点还望注意鉴别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号那天看的首映,冒雨回去以后太疲倦,躺着用手机随便按了几段就发出去了。这周正式上映,上午先看了CINITY厅,下午又和外甥去IMAX厅参加一个活动。上次我就抱怨普通2D的屏幕,关键戏份看得很不爽,这下倒是一次过足了瘾。

C厅目前最大的好处就是亮度,哪怕是中贸这个大概是全西安最小的CINITY,因为屏幕够亮,在暗部细节的表现上都要比数字IMAX好很多。激光IMAX应该不至于观感落差这么大,奈何上周的《夺宝奇兵5》和这周的《长安三万里》,都是上午CINITY下午数字IMAX,两部还都有很重要的夜晚戏份。所以在我能方便而频繁地在西安看上激光IMAX(GT不指望了,CoLa也只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,希望未来先都升级到XT再说吧)之前,我已经更倾向于优先看CINITY(和杜比,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,西安就剩一家杜比了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撤,看一场少一场)了。

也就是上午这一场C厅,是目前三场里我情绪最失控的一场。首映和三刷都是坐在人群之中,而且干扰也太多,外部的干扰会不断把我从情绪中拉回现实。而上午的CINITY厅里,我就一个人坐在最前面的正中间,除了开场身后不知道第几排有个一直打电话的男声干扰了一会儿,后面几乎全程毫无打扰。

尤其是上次我说的那段「将进酒」。

那段戏其实并不是独立存在的。如果说首映我是因为初见而被单纯被这段展现的效果与意境震撼,二刷我就意识到一个问题,从几人在河边饮酒那里开始,一直到「天地一逆旅,同悲万古尘」,这是一个完整的段落。用整部电影重复给观众好几次的说法,「将进酒」只是虚招,是拿出去宣传卖钱的吆喝,真正给观众狠狠重击的实招,恰恰是后面侠客行和拟古的这二连击。就好像一套组合拳,右手虚招扫过来,对手注意力全在右手,左手勾拳爆肝,先让你吃疼去护,右手再接大摆拳,狠狠击中面部。

众人这次饮酒,是为了庆祝李白放弃入世,正式踏上出世之道,得穿道箓,成了有编制的注册道士。大家高兴,欢庆,痛饮。

李白为什么选择这条路?因为在前面和高杜一起三人游梁园的时候说了,人间入世的道,他走不下去了,这只大鹏,飞不动,也不想飞了。

细想想,如果这是李白一开始就全力追求的结果,它不会有现如今这样的悲剧色彩。人间八苦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五阴炽盛、求不得,其实全都可以归在这「求不得」三个字上。

不过还好,大家都是风流人物,不喝是不喝,要喝就往就九霄云上喝。所以那段「将进酒」没有刻画成李白一个人的独角戏,所有人都看到了,感受到了。你李白要上天入海,哥几个陪你一起。

《将进酒》的原文也够豪迈,只是一点,最后一句,「万古愁」,前面喝这么大,销的是什么样的愁?

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」,「古来圣贤皆寂寞」,似乎李白要销的愁,只是「怀才不遇」而已。毕竟这也确实是他痛苦的一生中最放不下的事情。李白诗作里的豪迈越动人,越是因为他需要让这种豪迈去压制自身巨大的痛苦。

入道这一年的李白已经44岁了,已经走过了他人生的三分之二。眼看着自己无可避免地和所有人一样,衰老,走向死亡,他要销的愁,不仅仅是怀才不遇,更是那个萦绕在所有人脑海中伴随一生的阴影——「衰老、死亡」。

所以这里酒醒之后,李高二人的告别,还是和少年初遇时那样相扑。可惜花有重开日,人无再少年,两个「年近半百」(现代社会因为寿命增长生存概率提高,对这个词已经不敏感了,过去这确实就是一眼看到坟墓的年纪)的老者,回想起少年情景,李白念了四句《侠客行》,然后说,二十年前,这四句就是我照着你的样子写的。

为什么强调这么一句?

因为前面的所有戏份里,我们都是站在高适的视角去看李白,高适无疑对李白是欣赏甚至崇拜羡慕的。李白的才华与自信,就是盛唐群星里最闪耀的那颗。然而李白眼中的高适呢?

李白的交友太广,介绍别人时也把「这是我的好友某某」当口头禅讲,唯独介绍高适「这是我最好的朋友」,去祭坛受箓之前也明确告诉高适,「你是我最好的朋友」。

直到侠客行四句一出,观众才意识到,这份欣赏不是高适单方面对李白的,在李白眼里,他也是真的欣赏高适。

一个才情和豪气都过高的人,一生都随心所欲不拘一格,然而正因为太聪明,他真正想要的,什么都没有得到。反而是另一个笨拙单纯的朋友,只认简单的道理,认认真真一次只做一件事,反而在他追寻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的进步着。

此刻的李白,其实已经不断验证了自己的想法。他的「聪明」,其实并不如高适的「笨拙」,而李白聪明到,他甚至能看到这一点。他是有自知之明的,他看得到高适在这条笨拙的路上笨拙地走着,内心却越发平静稳定。他羡慕。这是他真正想要却难得到的。

(所以最后的「轻舟已过万重山」也很动人,李白最后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,平静而自由的心。)

别忘了我说过,这还只是第二拳。

高适听到了李白的认可,是那种面对偶像发自内心的认可,高适做了什么?什么都没有,顿了一顿,头也不回地走了。

此时的高适,已经不需要来自他最羡慕的人的认可了。他当然依然关心和欣赏着这个朋友,但他自己,明确地走在自己想要的路上,不会被任何人或者事影响自己内心的选择。

李白看着高适的背影,确定了对方坚定的内心。朋友远去了,剩下的,又是只有自己。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去追寻了,我呢?我想要的是什么?我还有没有时间去追寻?

我老了,我没有时间了。人为什么要衰老,为什么要死呢?如果不老,我是不是还有机会有时间再去证明我自己?如果不死……我不想死,我不想归入虚无。像这样和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的时光,死了就再也没机会经历重温了。

可是不想死也没用啊。自然规律,这世界就好像个旅馆,总有离店退房的时候,谁也没办法一直住下去。

「同悲万古尘」,「同销万古愁」。这是碳基生命的宿命,无论是写这段话的人,还是看这段话的人,你我最终都要面对的宿命。「万古」即「永恒」,而在这永恒的痛苦中,无论是李白痛苦中的动人豪迈,还是对好友发自内心的欣赏与羡慕,都是这层无法抹去的痛苦底色上,令人动容的璀璨光芒。

除了这段戏,还想起来前面有一个上次想到却漏说的,开场互教相扑和枪法,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其实是隋唐里面秦琼和罗成的「传枪递锏」。显然高李二人倒是真教实学没有藏私,比互相留一手藏了绝招的秦琼罗成高出不少。要不为啥「宁学桃园三结义,不学瓦岗一炉香」,连亲表兄弟之间都一面发着毒誓一面互相藏私。也不是说人就应该傻乎乎对谁都不设防,本来也就确实防人之心不可无,但是如果真的能有一个朋友可以完全信任坦诚相待,那才是这世间最难能可贵的事情。

以及结尾处上次我说画蛇添足的地方,这次我稍有不同想法。因为这段戏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出李白的「轻舟已过万重山」,而高适也确实没有回应程公公的猜测,所以其实还是留了白的。

而且还有一个问题,我试着想过,如果不是修改,而是让我去串联这一首首诗,我要怎么在最后,用尽可能少的笔墨去自然地引出李白的这段释然给观众看到?翻译里,给别人的翻译成果挑错是简单的,因为你已经知道大概框架了,判断一些基本小问题无非查查字典的事情。可如果让你自己凭自身能力去翻译呢?

看人挑担不费力。这就是为什么我尽管爱写观影感受,这些年却不怎么喜欢给电影打分的原因。我真的有能力够资格用我的投票去决定一部作品的命运么?抱歉,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,既然没有,便选择尽量不去做。

最后,上次我心心念念的杜甫,其实这次我发现,最后是有解释的。书童问高适,为什么《河岳英灵集》里没有收杜甫的诗,高适说,「这本集子没有,以后别的集子会有的」。

虽然历史上《河岳英灵集》为什么没有收杜甫诗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且经常被提到的话题,但这里我意识到了另一种意思。

确实,这部电影对杜甫的描写真的太少了。杜甫的伟大,是因为从为人到作品,在保持高水准的技巧和审美的前提下,他的真诚,独一无二。历史上的杜甫对李白也好高适也罢,都是一片赤诚。甚至直到生命最后一年,杜甫拿出带在身边的,高适写给他的最后一首诗,想起当年种种,还认认真真写了一首高适早已看不到的回应。加上杜甫这传奇的一生,少年壮游的意气风发,老来落魄的悲天悯人。我是真的很想看到,在本片的水准之上,一部专门拍给杜甫的大制作。

所以我个人认为,「这本集子没有,以后别的集子会有的」其实也就是创作人员在说,虽然这部电影我们没怎么拍杜甫,以后我们是会拍《杜甫传》出来的。

只是我这么一厢情愿而已。希望如此。

就说这些。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东北房产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9   联系邮箱:2913236@qq.com